吳光虹同志加入嶗山礦泉水公司18年以來,秉持不斷學習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理念,主導了現(xiàn)有上市產品如嶗山可樂、蘇打水、果味蘇打水(檸檬味、西柚味)、自然頓悟運動飲料、嶗山汽水(金桔味、紅果味、蜜桃味)等的研究開發(fā)項目,積極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對接,先后為企業(yè)申報各類科技獎項、榮譽和扶持資金。18年的堅守與付出,換來一茬又一茬同事們心中技術與研發(fā)資深老同志的深深印象,談及技術支持、論及新品開發(fā),首先想到的就是吳光虹同志,遇到這方面問題首先想到的也是向他咨詢。
不斷創(chuàng)新是本分。在別人看來很難的創(chuàng)新工作,不愿去觸及的改進項目,在吳光虹看來卻都是本分,他常說“搞技術研發(fā)就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就是在疫情影響下,也在公司“大干120天”的領導號召下,吳光虹同志積極主動在公司前期“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yè)”的基礎上,通過各方溝通,撰寫材料申請“青島市專精特新示范企業(yè)”項目,不厭其煩與政府對接項目申請需求、修改申報材料,同時與生產、人力、財務等各部門溝通、搜集所需數(shù)據(jù)與材料。最終成功申請了“青島市專精特新示范企業(yè)”,在不斷提高了企業(yè)影響力與知名度的同時,還獲得了10萬元的補貼獎勵,為疫情期間“大干120天”的全公司上下帶來滿滿正能量。不斷創(chuàng)新是本分,最近深受歡迎的“嶗山汽水”新產品的成功上市就是本分的最佳說明。公司上下及大部分消費者都對新上市的“嶗山汽水”三款產品評價頗高,尤其是金桔味和紅果味果汁汽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而在一份份喜悅背后,每一個新產品的開發(fā)過程都凝聚了吳光虹所帶領的研發(fā)團隊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汗水和淚水。三款產品的研發(fā)理念在去年就已通過團隊的審核,在基本配方確定后經過品評會,雖然沒有得到認可上市,但是吳光虹同志堅持將產品繼續(xù)優(yōu)化,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性使用了新原料、新工藝,每一個產品都經歷了上百次的配方調整,從原料種類選擇到每種配料的添加量斟酌,甚至有時因為某一種原料添加或某幾種原料結合對口感的細微影響都要反復倒推實驗幾十次,同事們有時開玩笑都說“老吳同志一天品評樣品量已夠‘飽’,省飯嘍”。正是這些對吳光虹同志來說家常便飯似的不斷積累的細小創(chuàng)新,才最終促使一個個新產品漂亮成型,也從而成功推動了疫情期間“大干120天”短時間內三款產品的順利上市,助力公司120周年創(chuàng)新新發(fā)展,展現(xiàn)了百年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活力。
精益求精是本能。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吳光虹參與了多條生產線的規(guī)劃設置和改造創(chuàng)新,尤其前段時間剛剛結束的北龍口基地針對新產品的生產線改造項目,從飲料生產工藝技術角度出發(fā),全面梳理飲料線工藝流程,參與玻璃瓶碳酸飲料項目各管路走向規(guī)劃,對管路改造和UHT設備改進提出了實用價值的建議,如針對管路改造提出進出UHT設備走向優(yōu)化建議;對管路設計中的彎角提出優(yōu)化建議,以盡量避免產品殘留導致微生物滋生從而影響產品品質等情況的發(fā)生;對UHT設備改造達到的溫度和產品留存時間提出技術性指標要求以保證產品品質。精益求精是日常工作的最佳體現(xiàn),三款新產品的首次生產,吳光虹同志主動跟進生產過程,12小時甚至24小時跟線提供技術支持,現(xiàn)場指導指導改進配料工藝、優(yōu)化生產工藝、確定關鍵參數(shù),并根據(jù)生產效率與質量檢測情況實時進行配方調整和工藝參數(shù)變更,確保產品質量合格、生產效率穩(wěn)定,保障各類新品按時投放市場。例如在某產品配制過程中需要添加一種糖醇,吳光虹同志在新產品首次生產時跟進,提前與配料負責人溝通告知此原料溶解過程中吸熱,需用熱水融化,同時也在配料工藝中精益求精,經不斷探索溶解溫度從初始的90℃降至目前的60℃,在保證溶解效果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提升配料效率。無論何時何地,無論相關方有沒有提到技術改進的可能性,吳光虹同志都是本能的做到精益求精,結合生產線、設備等的現(xiàn)有狀況作出本能的更好的判斷,為公司的不斷良好發(fā)展增添助力。
默默奉獻是本色。入職18年以來,默默奉獻的吳光虹同志一直埋頭苦干,挽起袖子和褲腿,揮灑一路汗水,他取得的成就很少與人說,我們卻在此刻真正想要數(shù)一數(shù)——從2006年起,吳光虹同志主導的“健康型嶗山可樂飲料的研制開發(fā)”項目獲得山東省輕工業(yè)科學技術進步獎開始,從無到有,在他之前公司沒有人去承擔這個重任,而他卻不懼風險,不怕失敗,勇?lián)厝?,從項目實驗的反復探索與驗證,到項目材料的編寫與修改,克服重重困難,累計為公司申報中國輕工聯(lián)合會、省輕工協(xié)會、青島市科技進步獎共8項。積極與各方對接,主導申報各類政府扶持資金約700萬元,主要包括有2011年中央投資重點產業(yè)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中小企業(yè))——嶗山礦泉水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186萬);2012年青島市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瓶裝礦泉水低碳減排技術改造項目(168萬);2014年青島市企業(yè)技術改造貼息項目——年產7.5萬噸瓶裝礦泉水擴產項目(貼息125萬);2012嶗山財政技改項目——瓶裝礦泉水改造(80萬);2014年青島市科技局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水與飲料中離子色譜與原子吸收光譜指紋圖譜的研究(50+50萬)。同時默默關注行業(yè)和政府動態(tài),助力企業(yè)良好發(fā)展,主導申請了“青島市礦泉水專家工作站”、“青島市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青島市專精特新示范企業(yè)”等榮譽稱號。工作中也在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主導申請了兩項發(fā)明專利——自動刷桶機以及刷桶方法(ZL200810139415.1)、健康型可樂(ZL200910305905.9),為公司的知識產權保護默默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所有成績的取得以及大多數(shù)人所不熟知的事實都說明這是一個默默奉獻的英雄,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與尊敬的典型